随着越来越多的宠物鸟进入普通家庭,对于一般的个体饲养员来说,遇到特殊情况,比如从野外抓小鸡,因为父母去世而被遗弃,或者一次繁殖太多小鸡,父母无法全部照顾,同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姆鸟,人工育雏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人工喂养雏鸟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人工喂养长大的鸟会对人非常友好,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经过驯化的鸟,有助于摆脱它们的野性,从而使以后的驯化获得更好的效果。
所以,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不同生长阶段的雏鸡在人工饲养时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
小鸡的人工喂养
这个阶段的雏鸟最难养,最大的问题是雏鸟的保温。刚孵出的雏鸟,因为没有羽毛,体温很容易流失,只好靠父母的体温来维持体温。尤其是一些体型较小的鸟类,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一只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的小鸡,即使在温度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炎热夏季,仍然可能感冒。比如鹌鹑雏鸟的育雏温度是38摄氏度。低于这个温度,新生的雏鸟会被冻僵。
常见的供温方法是用木箱或纸箱做一个人造鸟巢,在雏鸡下面铺上电热毯(可以在宠物店买宠物用的小电热毯)进行供温。也可以用红外灯(有发光红外灯和不发光红外灯两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供给雏鸡以上的温度。当然,最好是上下同时供温。解决了温度供给的问题后,温度控制相对更重要。这时就需要使用温度调节器(可以调节、控制和设定温度)。一般情况下,要求人工鸟巢中心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鸟巢周围温度控制在38摄氏度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巢内保持一定的温差,让雏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另外,不能超温。人造鸟巢有一定的保暖性,我们会在保温的时候在雏鸟身上覆盖一些棉絮、羊毛之类的保温材料。如果温度太高,雏鸟会热死。
注意:刚孵出的雏鸡体温一般为38-40摄氏度,前一周每天会下降一度,出巢后总会降到正常温度。所以一周内的雏鸡主要强调保暖,一周后温度要逐渐降低。
在孵化的一周内保持小鸡的温暖是很重要的。
同时,在这一阶段,还应注意雏鸟饲料和饲养方式的选择。
饲料选择
综合考虑营养、适口性、消化率等因素,可将玉米粉或豌豆粉、熟蛋黄、青菜泥磨成糊状,按1:4:5的比例一起饲喂。
喂养方式
喂鸡的工具主要有滴管、竹签、勺子、镊子等。用管子喂半液体饲料,用竹签和勺子挑喂糊状饲料,用镊子夹颗粒状饲料或昆虫。
喂食时,先发出声音或移动人工巢。只要其中一只雏鸟有所反应,其他雏鸟就会伸长脖子,张开嘴巴。此时,用喂食工具将食物准确地喂入雏鸡的喉咙深处,它们会自然地将食物吞下。喂大一点的小鸡时,可以把食物捏成条状,直接送进小鸡嘴里。注意,只有把食物送进小鸡的喉咙深处,才能引起它们的吞咽反应,很难吃到放在嘴上的食物。
喂的时候要一个一个轮流喂。不要遗漏任何东西。大部分雏鸟在巢附近听到动静都会本能地伸长脖子张开嘴,甚至吃饱后还会做出一个乞讨的动作。所以喂食的时候,要记住哪个喂过,哪个没喂过,依次喂。
一般来说,饥饿的小鸡会把头和脖子伸得更长,嘴巴张得更大,哭得更快更大声。然而,有些小鸡会因为困倦而蜷缩在角落里,因此忘记了乞求食物。不要不喂这只鸟。可以用竹签把它弄醒,然后喂它。还是那句话,在同一个窝里,发育较慢、体型较小的雏鸡要重点喂养。
当鸟的脖子明显突出,对食物的欲望变得不那么强烈时,就可以停止喂食了。正常情况下,一周以内的雏鸡每天应喂6-8次,每次间隔1-2小时。早上63,336,000开始喂食,183,336,000停止喂食。一般晚上不用喂,但如果小鸡被惊动后醒来,就要再喂一次。
小鸡在接受食物时,会本能地伸长头颈,长出嘴巴。
这时,雏鸟已经睁开眼睛,渐渐长满了羽毛。当它们遇到动静时,会伸长脖子,张开嘴乞讨食物。这个阶段的雏鸟对食物不太挑食,食欲开始变强,食量增加,几乎能吃下任何能咽下的食物。
这一阶段的饲料选择根据鸟类种类可分为两种类型:
1.对于小鸟来说
比如芙蓉鸟、百灵鸟、百灵鸟等。可以用玉米粉、豌豆粉、熟蛋黄、青菜叶,按照1:133605:3的比例,同时掺入适量的蛋壳粉或钙粉,研磨成浆喂饲。注意不要太干。
2.对于中型和大型鸟类
比如八哥、黄鹂等。可加入玉米粉、豌豆粉、熟蛋黄、鱼粉或蚕蛹粉、甘蓝叶,加水研磨成稠糊状,比例为1:2:2。
早上6:00开始喂食,18336000停止,每2-3小时喂食一次。
7-10日龄雏鸡食欲旺盛,食量大。
在这个阶段,雏鸟的羽毛进一步生长,鸟的身体增加了几倍,学会了攀爬和行走。这个阶段的饲料,小鸟,可以是玉米粉、豌豆粉、煮熟的全蛋(注意不仅是蛋黄,还有蛋清)、白菜叶,按4:133603:2的比例磨碎喂。中大型禽类用豌豆粉、鱼粉或蚕蛹粉、甘蓝叶,按6:2:2的比例研磨饲喂。
喂上述两种饲料时,要加水加湿,每隔3-4小时喂一次,早上63,336,000开始,183,336,000停止。如果此时温度较高,应在喂食后补充一些淡水。
这个阶段的雏鸡一天可以喂3-4次。
在这个阶段,鸟的身体已经长满了羽毛,但有些鸟的尾羽可能还比较短,同时头上还露着少量的羽状羽毛,所以是可以的。
把它们从人工鸟巢中拿出来放到鸟笼中饲养。鸟笼内应该备有喂食盆、水盆,每天除了人工喂食几次以外,应该让雏鸟练习自己从喂食盆中采食,但是要注意控制喂量,不要让它们吃的太饱。
饲料的选择上跟10-25日龄的雏鸟一样,后期可以慢慢的换成专用的鸟饲料,同时在饲料中可以逐渐添加一些小虫子或颗粒状的饲料,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质,可以添加一些苹果泥和蛋壳粉。
25-30日龄的雏鸟已经可以放到鸟笼中饲养了
1、雏鸟阶段,鸟的消化机能尚处于发育当中,对饲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如果需要调整饲料配比或种类时,应该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能突然换料。
2、雏鸟对饲料的消化情况,可以从粪便中观察出来,消化正常的粪便外面,应该包裹着一层粘液,且是完整不散开的,如果雏鸟消化不良,粪便就会变得松散,无粘液包裹,这时就要调整饲料,并添加一些健胃消食片,同时要特别注意饲料的卫生,绝不允许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3、雏鸟的体型小,养分贮存少,代谢快,所以要勤喂,喂食间隔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雏鸟的饥饿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生长,甚至会越养越小,最后导致其死亡。在一窝鸟中,往往会有1-2只体型小,生长慢的鸟,所以在哺育时,每天应该多喂1-2次,使这类鸟的发育能够跟上其他雏鸟而不至于被淘汰。
4、喂食中大型鸟类,比如黄鹂鸟时,要让雏鸟的嘴巴张开停留3-4秒,舌头伸出后再喂食,否则雏鸟会将饲料吐出来,而不是吞咽下去。
5、每次喂食后,要用棉球蘸着清水,擦洗雏鸟嘴角残留的饲料,掉在窝里的饲料要及时清扫,保持窝内的清洁。
另外,雏鸟的饲料中,要经常添加一些鱼骨粉、陈旧石灰、蛋壳粉等物质,目的是补钙,防止软骨病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添加一些青菜、苹果泥等,补充维生素。
主人在给鹦鹉喂食
小美寄语:
就现阶段来说,人工育雏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鸟类在出壳后,即可进行人工哺育。
早成鸟的人工育雏比较简单,而晚成鸟的人工育雏相对来说就比较麻烦,不同种类的晚成鸟情况不同,应区别对待。比如鸡形目、鹤形目、雁形目的雏鸟,羽毛干后即可独立行动。而猛禽类、鸣禽类和攀禽类的雏鸟在出壳后,发育不完全,不能独立生活,尤其是用嗉囊分泌物和腺胃内食物喂养雏鸟的鸟类,在出壳后即采用人工哺育的话,早期死亡率是很高的,这类型的鸟必须利用亲鸟,哺喂5-7天以后,才可以转为人工喂养。
所以针对这一点,大家以后在人工哺育雏鸟时,要特别注意。
相关问答:幼鸟怎么喂养方法

一、环境变更从小饲养鸟儿能让鸟与主人产生依赖及熟悉感,因为成年鸟是比较难与人类建立信任的,不过如果让它们感受到足够的爱,也是可以驯服的。幼鸟对于环境的改变会变得惊惧不安,所以在最初的几天里尽量不要逗弄它,使其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处,等待状况稳定下来。
二、饲养环境此外饲养幼鸟还应选择通风室温的环境,让温度维持在摄氏30~32度,而且要确保环境通风。如果太冷的话幼鸟可能会发抖蜷缩,如果太热则会不停喘气,翅膀张开。因此在购买布置鸟笼的时候,可以选择铺上报纸、餐巾纸、保暖垫呢。此外在布置环境的时候,需要腾出抓脚的地方,便于幼鸟训练抓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清理粪便,方便饲主清理。另外如果气温比较冷的话,建议购买幼鸟侨联专用的恒温器或者保温灯,但需要注意的是,灯源必须跟幼鸟保持适当安全距离,以免幼鸟因过热被烫伤,甚至导致死亡。
三、如何喂食在喂食方面,需要根据品种来挑选鸟类食物,一般来说,喂食奶粉是个比较便利的选择。奶粉成分若是以小麦制成的「麦精往驼」为主,受配方影响油脂成分容易偏高、不易消化,因此当饲养消化系统需要被特别注意的鸟种,例如玄凤,建议选择谷类成分较多的奶粉,对于幼鸟而言会比较好吸收。准备好饲料后,先用手轻轻扶住幼鸟头部,若使用汤匙仅需平放轻轻靠近鸟喙即可,若使用针筒则需注意速度勿过快,以免它在过程中呛到。另外在喂食的时候也应该注诸材伐意避免吃得过饱,通常来说7、8分饱即可。